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共两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教案(共两课时)第4页

  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家乡,代代扎根边疆,奉献青春,他们同样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哪里安家,是坚强不屈的"新疆战士"。树似人,人如树,二者的形象叠印在一起,借此体会作者表达上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特点。

  4指导背诵爸爸的这段话。

  

四、体会爸爸的神情变化的描写特色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描写父亲的神情变化的相关语句。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归纳、总结。

  (1)第一次"出神"和"深思",是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顿生感慨,想过去,想自己,想千千万万

  (2)第二次"微笑"是听孩子们关于白杨树到底是伞还是树的争论,对孩子们的天真幼稚,绽开了凝神的笑容。

  (3)第三次谈到白杨树,"严肃"起来,是借树喻人,抒怀言志。

  (4)第四次说完树后又陷入深思,是从树想到子女,想到未来;看到白杨树后又"浮起一丝微笑",是对事业后继有人的欣慰的笑。

  

五、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