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案第3页

④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知了学飞时心理活动的两个词。(不耐烦,自满)

⑤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如:文中两次提到"知了!知了!" 第一处要读出"不耐烦"的语气,第二处语速稍快,语调要上扬,要读出"骄傲"的语气。(教师示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找学生试读、赛读,在读中加以体会。)

3、找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①知了学会飞翔了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用书中原句来回答,好吗?(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4、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懊悔"词意。

②谁能用"懊悔"造一个句子?

③指导学生朗读"迟了!迟了!"(语速要缓慢,声音要低沉,还要读出伤心难过的语气)

④学生练读,加以感受。

⑤鼓励学生探究本则寓言的寓意。

谁能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做事要认真,不要骄傲,要坚持不懈,要勤学苦练......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

五、拓展延伸,加以体会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张扬个性,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为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发挥想象,续写寓言

1、知了望着飞远的大雁,除了懊悔,它还可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最终的结局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