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阿Q正传 教案2
2018-2019学年粤教版必修四 阿Q正传 教案2第2页

 ②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使阿Q们仍在沉重的封建枷锁下生活。

③鲁迅先生向世人提出一个巨大的历史问题:中国应该有怎样的革命,革命怎样才能成功?

以上三个层面,可以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3:自读《不准革命》章节,划出阿Q革命的心路轨迹。

解答:要求参加革命党→革命愿望受到打击→极端绝望→对不准革命表示愤懑。

第二课时

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归纳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流程:

速读课文,找出阿Q典型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及细节描写等,归纳其性格特点。

1."造反了!造反了!""......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悔不该,酒醉错斩了郑贤弟""......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解答:后一句系《龙虎斗》中的唱词,是宋赵匡胤被敌击败时唱的。"我......"系其敌人的唱词。

①阿Q的革命目的是:获取钱财和美色。

②"打"表明阿Q的复仇心理。

2.动作:"嚷"→"喊"→"唱"

"飞"→"游"→"踱"

解答:

①"嚷"→"喊":对革命的认识"造反",有做人的强烈要求,但对革命的理解又表明他的狭隘和落后。

②"喊"→"唱":兴奋而得意,唱的高昂,表明对革命的热情和勇气,革命会给他带来梦想中的一切,让他浑身一爽,犹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飞":阿Q扬眉吐气,喜形于色,得意之形溢于言表。表明阿Q式的农民对革命的欢迎,对革命的极大热情和勇气。

"游":阿Q的失落和茫然。

"踱":从"飞"到"踱"精妙地写出阿Q由兴奋到绝望的革命历程,阿Q式的革命轰轰烈烈的开始,无声无息的结束,如此短暂。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经历,也是广大农民的真实的革命的体现。

3.心理描写:(略)

4.细节描写:①剪辫子和盘辫子。②神态等。

5.反讽和白描手法的运用:(可参看"课文点析"。)

总结归纳:1.人物形象及刻画方法。

2.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

(参看"课文点析")。

第三课时

重点:深入阅读课文,提炼小说的主题思想,研讨"精神胜利法",概括"精神胜利法"的内涵;评点其作为一种病态文化的根源。

布置:研究性学习论文,提供参考书目。

流程:设计若干研讨题:

1.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的成因》中写道:"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结合这句话,谈谈《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