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探

习 二、测量

1.测量工具:天平

让学生认识天平,出示天平,请学生说出天平的构造。

结构观察完后,请学生继续观察,目的使他们能发现铭牌。并请学生说明铭牌的含义。

请学生观察天平标尺上的分度值。

认识天平后,请学生说一下在使用前如何调节天平。并提问每步调节。

教师总结学生的结论。

2.天平的使用:

使用前:调平衡

天平调节平衡后,如何正确使用天平进行测量?

师总结学生的结论。

使用时:(四步)

提问: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时应该怎样读?(此处说明不用估读)

再请学生说一下,使用天平还应注意什么问题?

请学生进行实验一、二,橡皮泥变形前后的质量是否变化。记录好实验数据。

提问:根据你们组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进行实验三、四冰化成水测其质量看其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出示"嫦娥一号"宇宙飞船位置变了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学生发现铭牌。说出铭牌的含义。不完整的,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天平的调节。学生回答不全的,请其他同学给予补充。

学生讨论回答。不全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实验完,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数据。

学生讨论得结论:物体形状变了,质量不变。

学生得出结论:物体的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物体的位置变了质量不变。 天平的使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讨论合作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互作精神,使学生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