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合

一、质量

1.定义: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2.符号m

请学生打开课本阅读,找出与质量有关的一些知识。

学生阅读完后,请学生把从中获得的知识与同学分享。

3.单位:

国际制:千克 ㎏

常 用:

克g、毫克 mg、吨 t

换算:

1t=103

1g=10-3

1mg=10-6

老师出示一组图片,只有数字没有单位,请学生帮忙填上单位并进行单位换算。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与质量有关的信息。

请学生用手掂掂桌上的物品,估计他们的质量。

请学生把自己的估计质量跟同学们交流。

教师提出:想知道谁的估计本领最高吗?你有什么办法?

请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都有那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老师展示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通常用什么来测量质量?

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不同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同。

学生根据质量的英语单词说出质量的表示符号。

通过阅读等获得的质量的定义、单位及单位换算与同学分享。

踊跃地进行估计、行交流,发现同一个物体估计的质量都不同。

学生踊跃回答:用天平、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天平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激情,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

教师在此处的作用是引导,让学生多说多总结。

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通过实物演示,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