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六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四单元:比例》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5页

教学反思:

课 题:认识比例尺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十二册

主备教师:钱建兵 备课时间:2008/3/14 浏览人数:2 教案内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8 "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上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比的有关知识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比例尺这一概念,为强化对比例尺的认识,设计中,通过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以及系列学生自主活动,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

  比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中国地图。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想知道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比例尺)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可能出现: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6。

  师:题中要我们写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什么是图上距离?

  什么是实际距离?

  2、认识探索写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比的方法。

  师: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师: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书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题中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师: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4、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师: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你是怎样理解这幅图的比例尺的?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最简单整数比。像1:1000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5、认识线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还可以用下面这样的形式来表示。

  0 10 20 30米

  师介绍线段比例尺。

  问: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线段比例尺。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尝试写出两个数量的比。

  学生交流,明确方法:

  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成相同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总结: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图上1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倍。

  学生:图上1厘米的距离表示实际距离10米。

  四、独立练习

  巩固提高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独立相互说,指名说。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五、总结评价

  生活延伸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学生交流 ☆教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