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祝福 教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祝福 教案(1)第3页

眼前(现在)鲁镇人忙于祝福 (尾声)

(2)【PPT呈现】倒叙结构的优点--

把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结局放在开篇部分,并勾画鲁镇人的欢乐与祥林嫂的不幸;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

A、有利于吸引读者,使读者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撼;

B、便于读者根据情节发展来认知、判断祥林嫂的死因;

C、鲜明的反差(热闹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凄凉死去、"我"的惊悚与四叔的咒骂),易于凸显小说反封建的主题,也易于表明"我"对祥林嫂同情与关切的态度。

3、开展片段式阅读,认知祥林嫂

--师述:作品主要通过刻画祥林嫂的肖像变化来形象地揭示其多灾多难的人生。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的相关描写,并赏析这种手法及表达作用。

(1)学生跳读文中三处写祥林嫂肖像变化的语句。提示:按时间顺序。

(2)整合祥林嫂的肖像变化--重点体味"画眼睛"

--师述:同学们在刚才的跳读中,无疑能清晰感觉到,不幸的命运在祥林嫂的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除了年龄、服饰、头发、脸色的变化,更触目惊心的便是她的"眼睛"!

这"眼睛"中蕴含着怎样的一段心路历程?

【PPT呈现】动态完成下面的表格、祥林嫂的3幅图片

时间段 肖像特征(脸色、眼睛) 内心状态

初冬:一到鲁镇 脸色青黄,两颊红的;顺着眼 怀着希望

秋天:二到鲁镇 脸色青黄,两颊失了血色;顺着眼,带些泪痕 尚存幻想

年前:乞讨阶段 黄中带黑,(神情木然);眼珠间或一轮 完全绝望

--三处肖像描写,形象地表现出勤劳、善良、温顺的祥林嫂在为了活着而"抗争"中,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观念一步步逼上绝境,最终精神幻灭、生命消逝的悲惨结局;祥林嫂的"寂然死去"正是无声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劳动民众的身心迫害。

--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同学们要学习这种"画眼睛"的方法,也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三、课时小结

1、学生小结本课时学习收获

(学生自选角度,自由发言;教师做针对性补充)

2、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