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第2页

  [拓展提示]探究沙尘暴问题:

  危害--沙尘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

  成因--自然原因:⑴气候: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普遍偏高;春季冷锋多带来大风。⑵地表:北方多沙质土,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有少雨,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滥挖药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防治--⑴加强法制,完善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⑵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⑶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根本出路。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地球之肾"

①湿地的概念(a)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地区。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和河流、湖泊、水库、稻田。

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a)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b)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如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誉为"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被誉为"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被誉为"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被誉为"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被誉为"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问题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b)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湿地资源的破坏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提示]湿地减少的原因探究: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用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3、保护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