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
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案(湘教版必修3)第5页

  [拓展提示]要注意联系中国和世界的热点问题。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问题--为实现东北(如辽中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借鉴鲁尔工业区的经验,对产业结构、生产与组织形式进行调整,促进结构的合理化,以及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同时进行污染的治理以及完善交通网和发展新兴产业。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①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a)

阶段 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 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分布具有广泛性 城乡融合,农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市群体系 ②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b)

城镇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多,比重高,达70% 城镇数量、密度 数量多、密度大 城镇经济实力 较强 劳工、基础设施、社会服务 外来劳工所占比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电、供水和通信水平居全国前列 2、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b)

  ⑴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⑵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⑶工业化加速城市与乡村居民价值观念和生产方式转变,人们的劳作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也在不断缩小。

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①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耕地被大量占用、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社会治安复杂等。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c)

  ⑴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提升产业结构。一方面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

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模式。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⑶探求城市生态发展模式,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