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
2019新创新历史人教版必修2讲义: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沿袭下来。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②

   1.20世纪50~70年代

  (1)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2)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3)人们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1)衣: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食: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

  (3)住: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农民纷纷建新房。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

  (4)社会风尚

  ①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②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也在逐步形成。

  

  ①[点拨]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但是变化多局限于大城市,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思考]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

  --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

  据材料分析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②[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生活日益改善,但到改革开放前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后,在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点拨] 数字法巧记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一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明化和走向世界。

(2)两个原因:中国历史的巨变;西方文明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