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15课 人教版
【历史】10-11学年同步学案(人教必修3):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15课 人教版第2页

  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4.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5.影响

  (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2)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认识"中体西用"

   "中体西用"作为时代的产物,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一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后两者相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翻译、出版、科技、学堂、留学生为内容的近代文化事业都是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有益结果。

  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使得洋务运动在三个方面存在严重弊端:第一,经济方面实现了由官办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的发展,但没有进一步推进到民营工商业阶段。第二,教育变革不敢废除腐朽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不仅不能培养对时代有用的人才,而且还在压制人才的成长方面发挥作用。第三,政府机械改革有起点而无进步。洋务运动只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一小步。正如美国实用主义学者杜威所说的那样:洋务运动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题2】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答案 C

  解析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

  知识点三  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

  (1)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2)主张:

  ①经济: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3.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a.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他撰写的《新学伪经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c.以《孔子改制考》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d.特点:借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