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导学案第5页

第一课时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谁见过草原?(板书课题--草原)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二、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我能简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 )。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

我还知道课文是按( 事情发展 )顺序叙述的, 按这一顺序主要写了( )个情景。

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对学:

(2)小组群学

A、组长分工,质疑求证,讨论交流独学内容。

B、各小组领取任务。

C、在小组预展

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1、(大展示):全班大展示,按领取任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展示。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质疑、对抗或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在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内蒙古( mēng méng měng)

同行的人(xíng háng) 好客( hào hǎo )似的(shì sì )

2、我能区分形近字并组词

喧( 喧闹 )拘( 拘束 )跤( 摔跤 )渲( 渲染 )苟( )狡( 狡猾 )蹄( 马蹄 )崖( )苟且

啼( 啼叫 )涯( 天涯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 草原 ) 迂回的(河流 ) 静寂的( 山谷 ) ( 清新 )的空气 ( 碧绿的 )绿毯 ( 美妙 )的歌声

4、这篇文章按照( 事情发展 ) 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 )( )美,赞美了草原人民( )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学习。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 )、天空( )、草原( )。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 、激情相见、 、 、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三)默读全文,升华情感。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面对这景美、人更美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夕阳西下,就要分别。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 。"

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

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对学:

(2)小组群学

A、组长分工,质疑求证,讨论交流独学内容。

B、各小组领取任务。

C、在小组预展

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1、(大展示):全班大展示,按领取任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展示。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质疑、对抗或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1、选择你读得最棒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句子展示给大家听。

2、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

3、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要提纲。

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附:阅读材料

  我国沙漠约有63.7万平方千米,分布于东经75°-125°、北纬35°~50°之间。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新疆的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帕米尔高原之间,面积约33.7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策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流动沙丘占绝对优势,为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沙丘高大,形态复杂;风沙危害严重;水资源较其他沙漠地区丰富。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沙漠。它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中部为德左索腾艾里松沙漠,分布在三个泉子干谷以南;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在三个泉子干谷以北,称阔布北一阿克库姆沙漠。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占整个沙漠面积的97%,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植物资源相对丰富。

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品读优美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

学法指导:

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围绕美字抓住作者描绘的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体会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边读边体会课文饱含的情感,领悟情境交融的写法的好处。 2丝绸之路

主备人:张红霞 审阅:任风云 使用人:

学习目标 1、会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

3、会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中国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 学习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收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 课前三分钟:背诵国学经典一段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 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独立自主学习--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理解下列词语: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

2、熟读课文,用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的含义是( )。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丝绸之路因何而得名?

三、合作互助学习--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对学:

(2)小组群学

A、组长分工,质疑求证,讨论交流独学内容。

B、各小组领取任务。

C、在小组预展

四、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1、(大展示):全班大展示,按领取任务的先后顺序进行展示。

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质疑、对抗或点评。

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

  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从而,出现了中国的丝绸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这一条道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丝绸之路的开辟者就是著名的──张骞。

  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 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五、评价提升学习--及时测评、促进发展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 山 )( 峻 )岭 ( 栩栩如生 )( )如生

五彩( 缤纷 )( ) 不计( 其数 )( )

丰富( 多彩 )( )美轮( 美 )( )

(二)、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巨型石雕矗立在( ),这里是汉代古都( ),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2)用横线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 ")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板书

丝绸之路 {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课后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2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要引导学生积累下来。

首先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学习时,围绕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一关键句展开学习。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