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四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教案第2页

  有独特成就,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先生的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古今互见的方法,因其多方面的成就,被誉为文化大家。

  2、学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先请几名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梳理结果,出现分歧,可让全班同学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明确:本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l段),交代作者论诗的根本立场。

  第二部分(第2段),从整体上论述了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第三部分(第3---7段),重点论述中国诗的各个特点。

  第四部分(第8段),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

  三、合作交流探究

  1、筛选有关段落中的信息,用恰当的语言概括中国诗的特征。(请学生自主思考后交流。)

  明确:与西方诗歌相比较,中国诗有以下特征。

  第二,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诗体"配适"诗心"的需要。

  第三,中国诗富于暗示性。

  第四,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2、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作者究竟要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请同学们阅读第八自然段,找出作者的结论。

  明确: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

  3、请举例说明本文特色。(请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交流。)

  分析: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学生可从构思、写法、语言等方面进行探究。

明确:(1)结构严谨,层分缕析。比如第一段要回答"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钱钟书巧妙地设下一个"陷阱"。并且告诉读者,这种方法即是比较文学的方法。不多的几句话,就把基本观点和原则交代清楚了。以下的每一个论述几乎都包藏着对比和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