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下语文)
免费下载《第9课: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下语文)第3页

  [原文]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注释]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原文]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五、结合自主预习提纲,讨论下列问题:

  1.《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大众作有利之事,为国家建设做事,为了别人安危挺身而出等;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事。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国家,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事。)

  3.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引出并证明了文章"舍生取义"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明确: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非独贤者有是心"是心"指什么?

明确:指羞恶之心。

  六、总结鉴赏第1段。

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化抽象为具体,通俗易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一、复习第一段词解、翻译并提名背诵课文。学习第二、三段。

 【第2段】

 [原文]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便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

 [注释] 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这里指的是饭。羹:带汤汁的肉。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物。

 [原文]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 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注释]尔:助词。 蹴:践踏。与:给。行道之人:指过路的饥民。

 【第3段】

[原文]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