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教案
四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第六单元:运算律》教学设计教案第2页

   例7 相遇问题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和结合律,再教学分配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点原因: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我们知道,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分配律的内容更加复杂,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和分配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运算律的兴趣。其次是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交换律的教学容易组织和实施,而交换律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经验,可以应用到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教学中去。这种内在的可迁移性,有利于确立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再次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人们掌握运算律,应该先理解运算律的具体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小学生学习运算律,也应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需要有合理的安排。

教材把相遇问题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教学,这是因为两个物体作相向运动,如果分别已知它们的运动速度,以及同时相向运动的时间,求它们运动的路程和,通常有两种算法,而两种算法之间可以用乘法分配律沟通、转换。所以,把相遇问题编排在运算律的单元里教学,有助于学生联系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验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也有助于学生联系乘法分配律,理解相遇问题两种解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