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案2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案2第2页

  向有不良影响的。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终于摆脱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束缚,迎来了科学文艺领域的春天。为了让各个领域结出更多的硕果,五十多年前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我国科学、文学、艺术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繁荣时期。2013年是"双百"方针提出57周年。那么什么是"双百"方针呢?为什么我们要提出此方针?对此,我们来一起进行探究。

  一、背景

  【探究】请阅读课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后,为什么在科学文化领域要提出"双百"方针?

  生1:1953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生2: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包括广大知识分子,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生3:知识界的政治思想状况已有了根本的变化,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能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拥护社会主义,成为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生4: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科学文化领域受苏联学术中粗暴作风影响,同时国内长期存在"左"倾思想影响,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意识形态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与党、国家面临的任务不适应。

  生5:国际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尤其是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震动,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部分群众反对政府的事件,进一步从正反两方面推动中国冲破苏联模式的立场,加快中国化的探索。

  (多媒体课件)

  

师:我们常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双百"方针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仍存在着各种矛盾基础上提出的,是国家迅速发展,人民对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脱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