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 导学案1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 《庖丁解牛》 导学案1第3页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它符合《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的节奏?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3、探讨解牛经----生读第三段

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探究: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明确:不懂规律固执蛮干,容易受到伤害。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也容易受到伤害

4、合作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注意寓言的比喻义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5、由庄子的庖丁解牛看庄子的哲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