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3课时)+教案
2018--2019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2.2气压带和风带(3课时)+教案第3页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

计 师生活动 第一课时

复习: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赤道和极地之间有没有这样的热力环流?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热力环流在全球的空间分布--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一、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结合教材内容加以总结讲解:

(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三个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过渡: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那么,地球的大气运动如何?我们在假设"地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情况下探讨一下。

2、三圈环流的形成

(1)单圈环流

  假设条件:地表是均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探究:请你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赤道与两极之间的大气环流,并比较赤道与极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低。

  过渡:但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地球是不断转动的,去掉地球不自转的假设条件,仍假设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只考虑高低纬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的运动状况。

  (2)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

  思考: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会导致空气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变化?副热带地区空气下沉,导致

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副极地地区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上升,导致近地面气压如何变化?

  a、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b、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

  c、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a、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

  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

 b、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c、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d、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指导画图)根据课标要求,强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的绘制:

a、明确赤道和极地的冷热,确定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的位置,归纳出高低压相间分布的规律,画出7个气压带。

b、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原则画出6个风带。

让学生到黑板和在草稿纸上反复操练,教师从旁指导。

 提问:地表气流上升区位于什么地方?下沉区位于什么地方?

引出热力上升的赤道地区,该地区的受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而太阳直射点是移动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读课本"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分析并掌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引起的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的规律。

(据图归纳)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与风带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根本原因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往返移动,以至地表热能分布有季节性变化,例如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夏至日前后全球最热地带不在赤道,而在赤道以北,赤道低气压带也相应地北移到赤道以北。于是,副热带高压带等也相应北移,风带也随之北移。从北半球来说,气压带与风带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海洋面积更加辽阔,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幅度不及北半球大。

二、课堂小结

三、课外作业

地图册后面练习题。讲述故事:"二战"期间,日本释放的众多氢气球炸弹,飞落到美国本土,造成美国西部森林大火,引起美国民众恐慌。

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氢气球炸弹是如何"飘"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吗?利用本节知识,大家解开这个迷。

 

     

     

     第二课时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通过视频歌曲《黄土高坡》、知识框图引出季风与海陆分布的关系,导入新课。

1.请结合P39的图2.12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1)观察图2.12可知,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

(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3)读图2.12-a,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4)读图2.12-b,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

2.请结合P37的图2.13和图2.14(或下面的图)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投影)

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请结合P41活动对"季风环流"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逐步投影)

 二、课堂总结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是形成季风重要原因之一。

 三、课后作业

 地图册练习题、绩优学案。

 第三课时

 导入:(复习)

 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我们在描述气候特征的时候,若在某一种气压带或风带的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单一,其气候特征可用"全年怎么样"来描述;若在某两种气压带或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其天气状况复杂,气候特征可用"夏季怎么样、冬季怎么样"来描述。

 (1)单一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问: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即南北纬1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气温会有怎么样的特征?

 再问:太阳辐射强。那么高温的地区近地面的大气该如何运动?

 总结:该气候终年在赤道低压带(大气环流)的影响下,盛行上升气流而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且全年分配较均匀。

 特点:高温多雨,全年皆夏

 分布规律: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区: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结合《地图册》让学生熟悉具体的分布空间位置。)

 (2)单一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A.所属热量带:温带;该气候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较差较小。

 B.总结:该气候终年在盛行西风(大气环流)的影响下,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之间,且全年分配较均匀,终年温和湿润。(结合教材案例一图2.16的伦敦直方图,分析其气温、降水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特征)

 C.特点:终年湿润,气温适中,年变化小。

 D.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区: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的狭长地带,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的南北二岛。

 (3)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A.该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因太阳直射点北移→副热带高压带北移的影响下,气流下沉→炎热干燥;冬季因太阳直射点南移→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结合教材案例一图2.16的罗马直方图,引导学生说出特征)

 B.特征: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C.分布规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主要分布区: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端等地。

 D. 有哪些代表性的城市?--------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帕斯、好望角、开普敦等。这是唯一一种夏干冬湿的气候类型,大家要认真理解记忆。

 小结:受单一气压带与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3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两种,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在此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就不详细讲解,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理解。大家应该注意的是气候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气压带和风带,还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请结合教材图2.17的a、b两图资料和"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思考分析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基本成因是什么?

 (2)试从地形、陆地轮廓等分析两地分布面积的差异?

 (3)你认为可能还有什么原因影响到a图中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吗?

 参考答案:欧洲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2、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判断)

 第一步、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 以温定带

 第三步 以水定型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那么,日本的氢气球炸弹可以漂洋过海到美国的原因大家应该非常清楚,由于日本部分与美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北纬40°到60°之间,处于西风带,而日本在美国的西面,因此日本的氢气球炸弹可以飘到美国,对其造成威胁。

 三、课后作业

 地图册及绩优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