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原创《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案
免费下载原创《第12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案第3页

  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mào]耋[dié]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五、【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lè)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②为③师矣④。"(《为政》)

  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动词,温习。故:旧,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可以:可以凭借。可:可以;以:凭借

  ③为:动词,做。 ④矣:相当于"了"。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可以从中获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学习方法)"《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①,思而不学则殆(dài)②。"(《为政》)

①罔[wǎng]:通"惘",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从所适从。 ②殆[dài]:疑惑。

2.小组合作翻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学习方法)"《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到头来等于白学;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陷入困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学习态度)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