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手指》教案第3页

  D.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独立思考,练习给课文分段,总结段落大意,指名回答,老师明确,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具体地写五根手指各自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段(第6自然段):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4.细读课文,品句明理。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具体分析重点句,回答相关问题,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感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1)"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学生甲:这句话运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以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显示着养尊处优。"

  学生乙: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寥寥几笔就将中指特有的"曲线优美"的姿态及"养尊处优"的性格勾勒出来,体现出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最优美的两瓣。"

  学生丙:作者运用设问,强调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学生丁:这是告诉我们五根手指只要团结起来,那就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取长补短,就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了。

  老师小结:这句话是文章表达的主旨。作者以手指的全体来比喻人的全体,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