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梅岭三章》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

  内容概括 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 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

  难创业的征战途程 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此生不见革命胜利,

  死后必要招集旧部英

  魂,继续战斗。

  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 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切盼人民

  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 解放的革命精神。

  作战,以胜利报告慰死者。

  第三章 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

  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 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

  失败,自由之花必将 盛开。 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诗词中的生字词

  (二)继续讲新课:

  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 "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2、提问:第二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讨论并归纳:回首南国革命战争已进行了十个年头,仍未成功我死 不瞑目,面对断头的今日,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烽烟"是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此头须向国门悬"是汪精卫《狱中杂感》的原句。

  煤山云树总凄凉,荆棘铜驼几变迁。

  行去已无干净土,化来徒唤奈何天。

  瞻鸟不尽林宗很,赋鹏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头是国门,用春秋吴将伍子前服悬东门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捷报飞来当纸钱"令人想起南宋陆游的《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