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教学设计(第2课时)第2页

  (1)天天唱歌。天天听歌。(感情多深啊,真是形影不离、知音。)

  (2)离别依依不舍。再见信誓旦旦。

  A.相机指导第一次对话(树-鸟儿)。老师可采用角色化情境化的方式评价、指导,如"嗯,你这样读,我觉得树并不想鸟儿回来。""嗯,看来鸟儿是不会回来了。""嗯,多么难分难舍啊!"等,引导学生读出"树"的依依不舍和"鸟儿"的信誓旦旦。

  B.练习:根据你的朗读,在( )里填上一个恰当的词来表示他们说话时的心情、表情或者语气。

  树( )对鸟儿说。

  鸟儿( )说。

  (3)寻找千辛万苦,找不着伤感惆怅。(这一点,学生可能有困难,老师提示,并推进教学。)

  2.朗读体味鸟儿寻找得千辛万苦,重点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心境,培养语感。

  师:"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可把鸟儿急的!鸟儿开始寻找好朋友。她都到了哪些地方、询问了哪些人,最终找到了吗?同学们认真读7-14自然段。

  (1)先默读,想想人物的心情,再想想怎么读好人物对话;再开声读,感受一下;也可以找同桌分角色朗读。

  (2)指名朗读。先读好鸟儿的问话,读出一次比一次急切、难过;然后读"树根""大门""小姑娘"的话,读出这三个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语气、不同心情,如树根--同情("本是同根生")、大门--平淡("见多不怪")、小姑娘--幼稚("不识庐山面目")。这种感受结合朗读的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中渗透,如"你为什么这样读?""说说你这样读表达了什么心情?"

  (3)练习:根据你的朗读,在( )里填上一个恰当的词来表示他们说话时的心情、表情或者语气。

  鸟儿( )问树根。 树根( )回答。

  她( )问大门。 大门( )回答说。

  鸟儿( )问女孩。 小女孩( )回答说。

  3.朗读告别,想像说话,体味情意绵绵。

  师:鸟儿历尽艰辛,只找到了好朋友化作的灯火,鸟儿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1)朗读15-17自然段。

  (2)想象说话。

  师:听完小女孩的话,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此时此刻,鸟儿在想什么呢?

  学生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