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四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语文新大一轮浙江版教师用书:专题四 专题二 散文阅读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议论性散文要注意文中对具体形象的描绘特点和文章揭示形象与特征内在联系的方法,找出蕴含哲理的关键句仔细领会。另外,议论性散文往往卒章显志,或揭示哲理,或拓展境界,或启发读者思考。因此,还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结尾,细细咀嚼,通观全文,辨明哲理,领悟文章的深层意蕴。

  第四步:品语言,悟特色,分析写作手法

  散文的语言是文学语言,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它富于形象性,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优美隽永,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品味散文语言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思考:语言的含义和作用、语言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语言的技巧等。

【读文演示】

文本内容 阅读步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雷鸣的瓦

韩小蕙

  ①灰色,泥质,中间是逐渐凹下去的圆弧边际线。也没看出诗歌或散文里吟咏的什么"沧桑感""历史厚度""民族表情""存量文化增量文化"等--汉瓦也是瓦,本色的瓦,盖房子用的瓦。岁月苦短。两千多年前的瓦,到今天,仍然是瓦,仍然叫瓦,仍然是瓦的本相。就像我们华夏子孙,今天仍然是黄皮肤黑头发,仍然说汉语,仍然叫中华民族。

  ②不同的只是,瓦,在飞快地消失!

  ③过去,我们谁不是生活在瓦的君临之下?比如家宅之上的青瓦,虽然不声不语,却天天眷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大院门楼上的大灰瓦,高兴地迎候着我们归来,也在管束着我们的出行。街道两旁的建筑上,时时都有大大小小的瓦眼,在关注着我们的大秘密、小秘密。再如,公园的围墙是花瓦、彩瓦、翘檐瓦、艺术瓦们粉墨登场的舞台,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精彩的节目在争奇斗艳。更有少数民族的多形多状、丰富多彩、气度万千的瓦们,开阔着我们关于瓦的视野......

  ④尽管如此,我们却在长期中,对身边的瓦朋友、瓦爹瓦娘、瓦哥瓦姐、瓦保护神,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对它们的感情和思想一点也不在意。因为,瓦们实在是太普通了,普通到不起眼,不起眼到被人忽视,被人忽视到就像空气一样虽存在却如同不存在。直到有一天,瓦,瓦们,突然从我们的视野中减少、撤退,集体大规模地消失,我们才猛然惊醒,拍着自己的胸膛叫道;"糟了,瓦被我们错过了!"

  ⑤确凿,瓦已经被我们错过了。现在,别说城市,哪怕是最小的城市,也已是一片玻璃钢幕墙节节进犯而大获全胜的战场。即使在农村,就是在很偏僻很偏僻的山旮旯里,农村也早已被瓷砖、不锈钢、预制板所统治。瓦们呢?躺在屋角、院角、村角的尘埃里,像前朝的灰头宫女一样,落寞,心死,一任身前身后,荒草萋萋......

  ⑥有识之士就出来抢救了,大声说这是民族遗产,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又说是精神支撑,传统的和现代的;还说是文化攸关的,是上层建筑同时亦是经济基础的;以及是绿色的、低碳的、环保的、国事家事的、千秋万代的......

  ⑦还有人身体力行,想尽绵薄之力留住瓦。比如陕西的设计大师余平,放下如日中天的事业,终止频获国内国际大奖的建筑设计项目,十多年间在偏乡僻壤中行走,像夸父逐日一样寻瓦、觅瓦、追索瓦、解读瓦,整日和瓦们相伴相生......

  ⑧更有人搭上大把的钱财,舍上年华和身家,期冀让瓦重新回到生活中来。比如儒商赵少君,把生命前半程赚的钱都转投到了"瓦库"上面,目前已经在西安、郑州等地建成了4个"瓦库"。"瓦库",望文生义就是"瓦的仓库",实地看看,是把茶放在"瓦的仓库"里面喝,或者说在"瓦的仓库"中开茶楼,让人一边品茶,一边认识从全国各地呕心沥血搜寻来,又挖空心思装饰成各种造型墙的白色、黑色、灰色、红色、黄色、绿色、大块的、小块的、长方形的、半圆形的、三角形的、矩形的各方各地、各年各代的瓦们......

  ⑨甚至,还有人为瓦召开了研讨会,唏嘘,感慨,悲伤,叹惋,追怀,疾呼,宣誓,要为留住瓦而皓首穷经,而披肝沥胆,而所向披靡,而愚公移山,而奋斗不止......

  ⑩然而,尽管他们全都抱定了钢铁的信念,不把世界"瓦"起来绝不收兵;可是我,可悲的直率的我,还是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⑪"女士们先生们至爱亲朋们,瓦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今天,已是网络无处不在的世界,人类怎么可能倒退回农耕文明的岁月呢?虽然代表着农业生产方式的瓦,和进城的农民工一样纯朴憨厚、吃苦耐劳,可是不经过工业文明加高科技文明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它们怎么可能肩负起新时代文明的重任呢?"

  ⑫我们不可能回归瓦了,就像不可能砸烂电视机、电脑、手机、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和核电站一样。

  ⑬多少恨,人奈何?今天的瓦,只能是这样的一些符号了。

  ⑭文化记忆:记住历史,我们曾经是这样走过来的。

  ⑮文明标尺:标示高度,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

  ⑯传承血脉:薪火相传,高贵和优秀的精神永在长江和黄河中奔流。

  ⑰借鉴修正:返璞归真,反思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天道和人道的规则?

  ⑱更新观念:回归自然,照鉴我们今天的一切一切,是否在为生态和环保加分?

  ⑲激发砥砺:以瓦为镜,为了民族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对消费抱有高度的警惕,摒除贪图享受的私心,滋养最自然、最普通、最本色的仁人之心,先天下,后喜乐。

  ⑳而在我的内心,我自己最心仪的,还是瓦的平民化。瓦有很多我个人非常认可的优点,比如说它们是质朴的、踏实的;把自己隐藏在集体中的,不炫耀不声张不出风头的;最本真最本质最本色的,不虚伪不矫饰不巧言令色的。鲁枢元教授说:"大自然是神。"韩小蕙跟着说:"瓦乃自然之子。余宁愿自己是一块瓦。"

  \s\up3(21(21)曾经屈原时代,价值观乃高庙堂而矮江湖,所以对瓦的印象很不好。屈大夫对瓦的评价亦超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卜居》)而今换了人间,别的屈说也许还都差不离,唯独对瓦的贬评,应该纠正了,赶快从审丑的小木舟上撤下来,改乘审美的航天飞船吧。

  \s\up3(22(22)于无声处,请静下心来,谛听瓦之雷鸣。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第一步 审标题,明对象

  1.标题是《雷鸣的瓦》,可见"____"是写作的对象,也是作者抒情的对象。

  2.作者为什么说瓦"雷鸣"?这是文章的核心问题,是思考的中心。

  第二步 找线索,理思路

  1.看散文类型

  从文章写作的对象看,这是一篇"________"的散文,这类散文的基本思路是:"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2.看散文内容

  文章共22段。

  第①~②段写_________。写瓦两千年来本相没有变化,仍然是瓦,只是"瓦,在飞快地消失"。"飞快地消失"正是作者抒情的着眼点。

  第③~④段写_________。过去的瓦是我们的保护神、是瓦爹瓦娘、瓦哥瓦姐,参与我们的生活,见证我们的情感。然而,不经意间,瓦们全撤退了。

  第⑤段再写____________。写瓦的落寞与寂寥,一如前朝的灰头宫女。为下文人们设法抢救瓦做过渡。

  第⑥~⑨段写__________。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喊、余平等人的身体力行、赵少君等人的倾囊相救,还有许多人召开研讨会,唏嘘,感慨,悲伤,叹惋,追怀,疾呼,宣誓......

  第⑩~⑳段,写__________。瓦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不可能重回瓦的时代,瓦只剩一些象征性符号的意义。

  最后两段,____________。借屈原曾说的"瓦釜雷鸣"一词,呼吁人们"静下心来,谛听瓦之雷鸣"。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本文有两条线索,"____"是贯串全文的明线,"__________"是安排材料、组织文章的暗线。

  第三步 抓关键,明情理

  1."我"的情感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均是"我"的情感的直接表露。

  2.文章的主旨

  瓦作为一种建筑组件,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我们不可能重回瓦的时代;瓦的平民化精神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第四步 品语言,悟特色

  本文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________。

  答案 第一步 1.瓦

  第二步 1.怀念式 2.眼前的瓦 过去的瓦 眼前的瓦 人们对瓦的抢救 "我"对瓦的态度 揭示文章主旨 瓦 我的情感

  第四步 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