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上《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上《毫米的认识》第2页

 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

四、教学准备

课件,1分硬币,磁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测老师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有长度单位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架起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认识毫米

1.毫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

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