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将进酒 教案第2页

 明确:"悲"字。

2.诗人为何而悲?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呢?

明确:诗人悲人生短暂功业无成。"黄河之水"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一去不复返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悲叹,"青丝"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时光飞逝功业无成的感慨。运用了反衬、比喻、夸张、起兴等你手法。

3."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如此感慨,诗人此时处于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呢?

提示:请学生分析课文注解一。

明确:诗人此时大约52岁,"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因而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无成的悲叹。

4.诗人的悲和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之悲有何不同?

明确:诗人的悲是悲而不伤,这与诗人受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有关。

5.这两句诗如何划分诗句的节奏?如何读出诗人的情感?

  明确:节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根据诗意,根据结构)

  重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强调突出)

  缓急,"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应慢一点。(表达悲情)

  语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用升调读,(读出气势)"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用降调读。(读出悲情)

四、学生小结理解诗人情感的基本方法,教师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