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优质课《第21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
免费下载优质课《第21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第4页

一

15

钟   一、导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水浒传》的主题曲曾唱遍大江南北。水浒英雄杀富济贫,为民除害,侠义为怀的事迹也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水浒传》有如此魅力,无疑是在人物塑造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比如武松的勇武豪爽,鲁智深的疾恶如仇、暴烈如火,李逵的纯朴天真、刚直鲁莽,林冲的刚烈正直,无不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作者以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丰富活跃的艺术想象,塑造出一连串的梁山英雄形象。难怪金圣叹说书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序三》)。这就是《水浒传》的一大特点,也就是说,人物众多而人物各自的身份、经历又各异,因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

  二、相关知识介绍

  1、作者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一些有关材料,如《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曾中进士,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播放《好汉歌》,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

  2、《水浒传》

  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人说是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水浒传》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

  认识文中的梁山好汉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他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三、预习检查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趱zǎn行 虞yú候 尴尬gān gà 这厮sī 朴pō刀

  恁nèn地 省xǐng得 崎岖qíqū 兀的wù dì

  怄òu 剜wān 唣zào 忒tuī 面面厮觑qù

  聒guō噪 阮ruǎn 嗔chēn

  (二)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2) 这干系须是俺的 干系:责任。

  (3) 且睡了,却理会 却:且。

  (4)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 兀自:尚且,还。

  (5) 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逞辩:卖弄口舌。

  (6) 也合依我劝一劝: 合:应该。

  (7) 早是我不卖与你吃 早是:"幸亏"的意思。

  (8) 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争: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9) 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吃:被。

  (10)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计较:计策。

  (三)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情知道被差出来。

  心里都知道被派遣出来(是苦差使)。

  2、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你们不要怨恨,赶到东京时,我亲自赏你。

  3、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你反正打算到村里去卖,一起付给你钱,就卖些给我们,有什么要紧。

  4、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你这客人好不规矩,体面人也这样找麻烦。

  四、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

  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

  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

  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20

钟   五、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个体形象---杨志

  1、杨志有没有"智"?他的"智"体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来并概括。

  明确:更变起行时间

  催促军健赶路

  斥责虞侯顶撞老督管

  三问枣客

  警惕卖酒者

  2、杨志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一方面是杨志为人谨慎的表现;另一方面因为这次押送是他唯一的机会,他一心想做官,想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害怕担当责任,只为自身考虑,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可见他十分自私。

  3、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

  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4、杨志为什么会失败?

  明确:主要是杨志一方内部的分崩离析,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的矛盾冲突十分尖锐。其中最关键的是杨志与老督管的矛盾,老督管实际上是梁中书的代表,梁中书只是看中杨志的高强武艺,是在利用杨志以确保生辰纲的安全,并非真心识才任用。正因为如此,老督管是瞧不起杨志这个"遭死的军人",站在军健、虞侯一方,孤立杨志。生辰纲被夺后,老督管伙同虞侯、军健把全部责任都推给了杨志。

  杨志内部的不团结反衬出了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的团结一致。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二)群体形象--晁盖、吴用等八位英雄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出晁、吴等人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

  a.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

  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

  b.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气氛

  有助于刻画人物

  推动情节发展

  (2)智用地利--山冈树林

  黄泥冈,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

  (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军健

  虞侯杨志

  老督管

  (4)智用计谋(播放《水浒传》的精彩片段,创设情境)

  明确: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2、小结

  小说运用衬托的手法成功地塑造出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阮氏三兄弟八位英雄的群体形象: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整部小说在这里开始转折,由个体斗争转向集体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