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优质课《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
免费下载优质课《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第3页

  明确: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

  7.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

  明确: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目标导学三:品味哲理语句,品味文本特色语言

  1.本文有许多哲理性句子,请你找出几句,说说你对它们的理解。

  (1)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明确:在未有人之前,世界因循一定的规律进行创造,人也是世界的创造物之一,人如今所为同样也是创造,和世界的创造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创造虽然必须服从世界创造的规律,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服从着我们自身的意志。

  (2)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

  明确:人是不能离开群体独自成长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注定了他的"社会性"本质,正是如此,一个人的塑成,是集体塑造的力量,"活人塑像"的比喻是极度形象恰当的。

  【教学提示】

  深入理解文本中的哲理性语句,正是语言运用上的创造,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加思考,从而体味思想上创造的乐趣。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比喻妙用。

  (1)第4段"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给人以警示。

  (2)第10段"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

明确: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意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