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优质课《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
免费下载优质课《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教案(部编版)第2页

  第二部分(5-11):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批评了一些人的错误看法,指出"处处""天天""人人"皆可创造。

  第三部分(12-15):有了人人都能创造的信念之后,还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能像东山樵夫那样因循守旧,要让创造之神常住心中。

  第四部分(16):引用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去创造。

  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是怎样明确"创造"的实质的?请结合第一部分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

  阅读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2.联系本单元前面三篇课文,思考课文第二部分的论证方式与哪一篇相同。

  明确: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相同,通过驳论达到立论的目的。

  3.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批驳了哪几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明确:作者所批驳的"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4.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么好处?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作者主要运用典型事例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批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对方观点。

  得出的结论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阅读第三及第四部分,回答问题。

  5.用一句话概括第三部分的内容。

  明确: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

6.写东山樵夫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