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掩耳盗铃》教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掩耳盗铃》教案第4页

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活动讨论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

 六、深化理解

    现在我是一名记者,来采访一下台下的观众:

 1、读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话来评评偷铃人的行为吗?可以是一个成语或俗语(自以为是、自欺欺人、自作聪明、做贼心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2、你愿意做那样的人吗?你从这则故事体会到什么道理?

  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

 七、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课件: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