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5.2 力的分解 教案
2018-2019学年鲁科版必修1 5.2 力的分解 教案第3页

  设置上述演示实验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设问I引入新课。

  活动Ⅱ 学生分组实验1

  用一个力平行板面拉两端固定好的一根橡皮绳的结点位置,用两个力同是作用于橡皮绳的结点位置让其产生相同的效果。让学生边实验边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怎样,总结得出概念。

   设置这个学生分组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分力与合力的等效性并建立分力和力的分解的概念。

  问题I 设问2

  目的是过渡到下一个探究过程。

  活动Ⅲ 学生实验2

  用自制DIS实验装置探究力的分解遵循的规律。用力传感器测绳的拉力,为了实验的简便可让两绳的拉力方向互相垂直。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得出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设置这个学生分组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力的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问题Ⅱ 设问3

  目的是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活动Ⅳ 实例、练习

  实例分析:(演示实验)

  (1)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不受其它外力的作用,它的重力按实际效果分解的DIS实验。按平行四边形定测得到的与用DIS实验测得的是一致的。

  (2)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倾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拉力F的分解。

  (3)刀刃劈物时力的分解演示实验,学生分析作用在刀上的向下的力按作用效果的两个分力的方向。

  设置的目的是通过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个演示实验,便于突破难点,得到按作用效果分解一个力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本节课可以分为三主要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情景和学生活动引人力的分解的概念。

  第二环节,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三环节,为通过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力按作用效果分解的步骤和方法。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观察演示实验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1:用一根细线系住砝码并提起砝码,然后用同一根细线对折后系住砝码,用两手分开细线拉物体,增大夹角直到细线断掉。

设问1:为什么用一根细线提起砝码细线没断,用两根细线提物体时细线反而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