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08版))
必修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08版))第3页

  不正确。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儒学获得统治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推断出"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

  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但不是英雄创造历史。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热点链接 公羊姓氏与《公羊春秋》:公羊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战国时齐国名儒,孔子弟子卜子夏的高徒公羊高钻研《春秋》,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阐发《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春秋公羊传》逐渐少人研究。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经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要点点拨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热点链接 董仲舒言论摘录: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