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情”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
高考“真情”阅读与写作专题指导2第3页

安慰帮助,带给灾区人民的是"二次伤害"。我们发现,善良由本意的抚慰变成了利剑。

  中华民族是坚毅、热情、善良的民族。当我们挺过洪水、挺过"非典",挺过不法分子对祖国的分裂和对奥运的亵渎,我们也必将挺过惨烈的汶川大地震,成功地举办一届奥运盛会。但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而全面地看问题。

  让"爱人之心"渗入我们的血液,让我们永葆善良的甜蜜,为善良保鲜,使它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点评:

  这篇时评不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热点:热血式的领养、作秀式的运动以及某些揭痛式的采访和添乱式的救助,而且善于对这些热点作层层深入的分析:从"烫伤他人肉体"到"烫伤他人的心灵",揭出"善举"中隐藏的"伤害",别具一格,新人耳目。

地震兄妹

  5月永远都是那么潮湿。已是初夏的阳光特别的刺眼,地震过后的四川空气是那么的沉闷。漫天的灰尘在山谷中旋转,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这片大地。

  山脚下,国道上,一个13岁的小男孩背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小女孩,迈着坚毅的步伐,走在因为地震已变得坎坷的路上。沾满灰尘的衣裤,满是泥土有些磨损的胶鞋,向人们透露:他们是从遥远的灾区徒步而来。

  通过记者的报道我知道了他们是灾难的幸存者。他们的家在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父母亲人在灾难中死亡,房屋全塌了。哥哥背着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来到这国道上。

  随着镜头的推移,给了这对兄妹一个特写。哥哥脸色如灰,眼神却出奇的坚毅,仿佛黑夜中闪烁的灯。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着水,脸上一片宁静和好奇。

  记者问:"你要把妹妹带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带到安全的地方。"语气中有不容置疑的坚定。

  也许,妹妹曾经问过哥哥:"我们要去哪里?"

  三天的时间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断,滑坡不断,塌方不断,灰尘漫天飞扬,从地底不时传来的奇怪的嗡嗡声,不知哥哥是怎样煞费苦心,才抚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惧;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办法,压住了妹妹心中对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解决了平时看似简单的吃喝问题!

  正是因为哥哥心中有"带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让他变得如此坚强;正是有了哥哥的坚强,才保证了妹妹至今无忧无虑。

  看着这个镜头,我想起了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晶莹的泪水滑过我的脸庞,我觉得他犹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坚毅。

  一对平凡的兄妹注定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地震兄妹的镜头不断在我脑海显现,哥哥的坚强会鼓励人们,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要坚强地挺过去。温总理曾经说过,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断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语说得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经历了这番磨难的地震兄妹,将来一定会和同龄人一道,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着的人们一路走好。

  点评:

  作者把一对兄妹置于滑坡不断、塌方不断、灰尘漫天飞扬的汶川地震这一特定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