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十一课第一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教版必修四第十一课第一框题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3页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处从三层论证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结合学生的课堂反映设计相关问题,如,

①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什么产品?②茉莉花民歌和四合农民画是谁创造的?这说明了什么?③演奏茉莉花民歌需要的乐器,绘制农民画需要的画笔、画纸、染料等,是谁创造的?在什么过程中创造的?说明了什么?④茉莉花民歌源于《鲜花调》,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四合农民绘制农民画等等,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根据课堂实际随机调整和更换)在探究中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三个层次: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探究问题:教材插图说明了什么?

学生发现: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设立茶馆,通过群众讲故事来搜集素材。这说明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④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我们看出《聊斋志异》的创作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故②③正确。蒲松龄作为普通群众中的一员,创作了此名著,说明了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故④正确。①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

探究第三个方面:多媒体展示第十一张幻灯--小岗村今昔对比,探究发现: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此处结合学生学习过程的实际设计相关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发现: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小结与导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引导学生说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