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教学设计第3页

子路有何性格特征?直爽、豪放、自负。(夸耀、善于渲染气氛、语气果断)

通过副词"率尔"就可看出。不假思索。说明他素怀大志。

(3)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子路的话,要把他自负的神情态度读出来。

(4)曾皙、孔子很赞赏他的志向。作品特意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问他有什么志向,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先说"异乎三子者之撰"。这种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叫欲扬先抑。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

(5)他怎么谈自己的志向的?子路与曾皙比较,性格上有何不同?(讨论)

如果说子路比较性急、直爽,而曾皙就显得文质彬彬,非常从容洒脱而又谦恭。

"舍、作、浴、风、咏"等词语。能体现曾皙的洒脱。

(6)曾皙的回答不同于其他几位,没有直接表达自己有什么才能,胜任什么样的工作,而是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图,非常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大同世界,悠闲自在。在这种生活图景中寄寓了曾皙淡泊的情怀。

(7)再来看看冉有和公西华。他们两有个共同的特征:谦让。

在孔子点名后才开口,且出言谨慎。冉有刚说"方六七十",马上觉得有些夸张了,可能会引起孔子的不快,所以又改为"如五六十",而且说自己治理的话,仅能"足民",至于礼乐,需要其他高明之士。

公西华更为谦虚。我们知道他是个外交家。但他却说自己做不了什么事,希望能有学习的机会。(此处可把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谈谦让)

由此可见,孔子的弟子都是胸怀大志,并且有才干的。只是人的性格不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8)孔子这个人大家怎么看他?他有没有谈自己的志向?从他的问志、评志的方式,可以看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他有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也很谦逊,其实他做到了这两点。尤其是对学生循循善诱,善于用含蓄的语言点拨学生。

总结: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如果让你来表现一个人物,能否三言两语就抓住人物特征。

四、讨论:如何理解孔子与四位弟子的谈话?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与学生的谈话,是离不开儒家学说的话题的。孔子问志。四位弟子的回答,表面上看有所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的。子路要百姓们"知方",是重视"礼治";冉有的"待君子"以修明"礼乐",是重视"礼治";公西华愿做"宗庙之事,如会同"的小相,也是重视"礼治";曾皙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