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孔子与老子(岳麓版(08版))
必修3:孔子与老子(岳麓版(08版))第2页

 1.思想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1)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热点链接 仁:中国儒家党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其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对"仁"解释很宽泛,他自己从来没有对"仁"这一概念进行过任何规定和界说,后人只能通过《论语》的行文加以体验,大体意会其基本内涵。孔子说:"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又说:"巧言令色,鲜于仁",是不仁。后来孟子、董仲舒、二程,近代的谭嗣同等对"仁"做过多种解释,不过其中许多观点已经不同于孔子关于仁的学说的本意了。

  (2)孔子讲的"克已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正名,是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

  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概念解析 礼:作为典章制度,礼是宗法贵族等级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宗法贵族及统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孔子指出"克己复礼曰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传统的"礼"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点点拨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他的这一保守的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政治主张

  ①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②在强调以"礼"治国的同时,不反对逐步改良政治。

★要点点拨 孔子政治主张的现实意义:孔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理论,对于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对国家或社会的管理与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民主法制是近代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