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百家争鸣(人民版(07版))
必修3:百家争鸣(人民版(07版))第3页

 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君轻民贵(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4、荀子的思想

(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2)荀子的思想

引导学生看史料归纳其主要思想:有关荀子的思想,荀子曰:"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曰:"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性恶论 (荀子为什么说"人之性恶"呢?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音乐,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因此人性本是恶的。)

"君舟民水"的观点 在君民关系上,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

深入讨论"礼"的思想

有关"性善论"、"性恶论"的说明:"性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探究: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

思想比较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 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二、老庄之学

1、完成下列有关的基础知识

(1)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该学派认为世界的根本是什么?处世方法是什么?

(2)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老子思想中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内容表现在哪里?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什么态度?

(3)天下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是庄子提出的什么思想?

2、老庄之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3、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分析老庄之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老子长年居住在周,春秋末期,周朝政治日益紊乱,礼坏乐崩,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大变革。面对这一切,他消极悲观,提出一个回复到"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的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他所向往的这种理想社会,实际上不过是保留着原始公社遗迹的早期奴隶社会。这显然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没落阶级的消极思想

 庄子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是战国中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三、法家思想

1、完成下列有关基础知识

(1)法家改革思想特点和社会根源?

(2)李悝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在变法的政治实践中战国法家逐渐形成了哪些派别?

(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谁?他还提了哪些主张?

2、法家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

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通过变法改革适应社会发展。这种改革的思想包含有合理的因素,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

3、韩非还主张实行法治,要求 "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