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08版))
必修3: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岳麓版(08版))第1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一、孟子、荀子与儒家

  (一)孟子

  1.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唐代以后,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热点链接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孟母对孩子生活环境的选择,是孟子日后成为"亚圣"的重要原因。

  2.主要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①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要点点拨 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和主要特征。在孟子看来,仁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所在,舍此人们将无所适从。

  ②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要点点拨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性善论--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热点链接 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思想。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地安于生产生活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