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新浙教版科学《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新浙教版科学《2.1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学设计第2页

 

(二)模型

1、【引语】通过学生的回答,拿出地球仪,请一位学生利用地球仪为全班介绍一些地球表面的地理概况。

 【提问】为什么要使用地球仪模型呢?

 【回答】因为地球太大,难以认识,所以人们常用地球仪。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体验模型的应用,发现模型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太巨大的事物。

2、【提问】在我们初中的学习中,你还接触到哪些模型?图片展示一位班级同学的照片,如果要研究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的分布情况,我们需要什么模型?

 【回答】人体模型

 【引语】通过学生的回答,拿出人体模型,请一位学生利用人体模型为全班做人体器官的简答介绍。

【提问】为什么要使用人体模型呢?

 【回答】因为人体构造太复杂,难以表达,人们制造了人体模型。

 【设计目的】学生通过体验模型的应用,发现模型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太复杂的事物。

3、【引语】除了像地球这样太巨大的事物的研究要引入模型,还有哪些研究要引入模型?请举例。

 【回答】太微小的事物的研究也需引入模型,比如细胞结构模型图。

 【设计目的】学生结合之前的活动,发现模型的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太微小的事物。

 【引语】展示植物细胞分裂图,并提问这个模型表示什么?

 【回答】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设计目的】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概括出模型不仅可以表示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个复杂的过程。

4、【引语】像细胞结构图这样,给微观事物建立模型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认识微观世界,比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你能建立一个水分子的模型吗?

 【设计目的】学生体验模型的建立。

5、【引语】请一位学生来演示液态水到气态水蒸气的动态模型

 【回答】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设计目的】学生体验动态模型的建立,并逐步渗透模型的作用。

6、【引语】通过之前的演示,请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水在空气中蒸发的模型。

【设计目的】通过之前的演示,降低学生体验动态模型建立的难度,加深对建立模型作用的理解。

7、【引语】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模型似乎都是实物,那是不是意味着只有具体的实物才是模型?展示其他不同种类的模型,比如一个公式、一副图、一张表格、一条曲线等。

 【设计目的】通过反问,引起重视,引导学生得出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可以是一幅图,如地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有的模型是具体形象的,如航模,也有的是非常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方程。

三、小结

1、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建立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试验和对所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要利用想象、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