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3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2 解读乙酸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学案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3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2 解读乙酸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学案第2页

 1. 弱酸性

  ①乙酸属于一元弱酸,酸性比H2CO3强。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

  ②具有酸的通性

  a. 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 与较活泼金属反应,如Mg、Al、Fe等。2CH3COOH+Mg―→Mg(CH3COO)2+H2↑。

  c.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aO、CuO等。2CH3COOH+CuO―→Cu(CH3COO)2+H2O。

  d. 与碱反应,如Cu(OH)2等。2CH3COOH+Cu(OH)2―→Cu(CH3COO)2+H2O。

  e. 与某些盐反应,如CaCO3、NaHCO3等。2CH3COOH+CaCO3―→Ca(CH3COO)2+CO2↑+H2O。

 2. 酯化反应

  概念:酯化反应是指醇与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此反应原理一般为醇脱去氢原子,为酸脱去羟基。

  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反应条件: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且加热。

  实验现象: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透明的油状液体,并能闻到香味。

  实验结论:在有浓硫酸存在、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反应,生成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液体--乙酸乙酯

  除杂方法:①所用试剂:饱和Na2CO3溶液;②原理:a. 溶解乙醇,b. 反应乙酸,c.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③分离方法:分液法。

  注意事项:①试管中碎瓷片作用:防暴沸;②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一边摇动,一边再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③导气管末端位置:恰好和液面接触(不接触液面),目的是防倒吸。

【随堂练习】

  (福州高一质检)除去乙酸乙酯中残留的乙酸,有效的处理方法是(  )

  A. 加乙醇加热

  B. 水洗后分液

  C. 用过量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

  D. 用过量NaOH溶液洗涤后分液

  答案:C

  思路分析:A项,加乙醇加热,反应不彻底又可能引入乙醇;B项,乙酸既溶于乙酸乙酯又溶于水,不易除去;D项,NaOH可使乙酸乙酯水解。

  

例题1 用18O标记的CH3CHOH与乙酸反应制取乙酸乙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