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导学案第5页

  二、品读文本

  1、解读"时间长"、"范围广"

  (1)、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

  (2)、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师小结: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

  (5)、指导朗读。

   2、解读"友好交往"

  

  (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书:友好交往)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

  (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

  (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友好交往。)

  (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

  3、解读"战胜风险"

  (1)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

  (2)交流(风浪,海盗) 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

  (3)男同学读第一句到第三句。 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风浪的凶险)

  (4)自己再读读,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非常的凶险?("脱僵的野马"、"咆哮"、"呼啸")

  (5)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6)除了险恶的风浪,还有什么其它的危险?(还有海盗的袭击)

  (7)请男同学再来读读这几句话,要把惊心动魂的场面表现出来。

  (8)面对如此险境,郑和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请女同学读第四句。女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郑和从容镇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富有智慧......)

  (9)有这样镇定自若,大智大勇的领导者,还惧怕什么?让风浪来得更猛烈些吧! (设计意图:郑和下西洋的艰难是本课教学重点,此处,通过补充资料,学生大胆展开想象,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在航海过程中风浪之险恶,对体会郑和的智勇双全和郑和勇于探索的航海精神提高感性认识。)

  (10) 过渡:郑和还遇到了什么困难?郑和又是怎样克服的?

   ①交流:遇到海盗,郑和用得当的办法制服、俘虏了海盗。

  ②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郑和不怕艰险,机智勇敢......)

  (11) 小结:在漫漫的航途上,这样的凶险只是沧海一粟。然而郑和没有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智慧的头脑,将中国的美名顺利地传播到了亚非各国。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齐读"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开阔了眼界。"

(设计意图: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谊之旅,必须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体会,在对比中领会。)

补充资料:郑和第四次远航在印度洋里遇到了飓风的袭击,船员们被掀得东倒西歪,船有的断杆,有的漏水,有的被打散,船员们都很恐惧、绝望,但郑和沉着镇定,鼓励船员和士兵不要畏惧、退缩,终于度过了危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下文朗读,从中再次感受他强烈的人格魅力,以至对他产生强烈地钦佩之情,也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而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