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导学案第3页

 三、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2、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谁能快速找出来? 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

  (1) 是的,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教师圈划"大"、"长"、"广"、" 顶峰"。

  (2) 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

  (3)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

  (4)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解读"规模大"

  (1)质疑过渡:究竟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今天我们首先来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1-3段,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大?

  

  (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

  (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

  (4)学生说体会。(可体现出"宝船"的大。为什么要叫"宝船"?)

   要点: 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让我们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间教室来作比,宝船等于有二十几个教室这么长,十几间教室这么宽。可见,宝船真的是非常雄伟壮观啊。)

  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理解"罗盘":指南针)

  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点拨:还可以往后面看看,这艘宝船上载着什么?)

  (6) 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

  是的,作者通过这四句列数字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抓住数字仔细体会,把握宝船的特征。)

  (7) 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8)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

   ●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

  ●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场面热闹) 师:那在这一段里,除了写了人多,场面热闹,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郑和指挥着规模如此宏大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的样子了吗?(学生想象练说。)

  (10) 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 除了第一段,还有哪里也能看出规模宏大?

  ●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是的,当时时近中午,只见他,出示第三自然段。(板书:扬帆启航) 随着郑和的一声"启航",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4、 小结:可见,郑和远航真是一次( )的航向啊!

(设计意图:这一句揭示了郑和远航的巨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郑和远航一事的强烈好奇心。本课抓住这一句进行以点到面的分析。学生也能够根据规模、时间、范围三方面有序地学习。)

(时间、地点、天气、主人公:那可见,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对于这些信息,也应该第一时间告诉读者。)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自主读文、想象练说,抓关键句、重点词体会感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