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3 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选修3 第四单元 第16课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学案第2页

原因:美、苏争霸中,双方把军事实力作为称霸的砝码;其中核武器成为竞赛重点,双方都妄图以此压倒对方。

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概况

(1)1945年,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3)20世纪5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的研制和运载工具进行竞争。

(4)20世纪60年代,美、苏围绕核武器数量展开竞争,到70年代初两国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

影响:使人类处于核威胁之下,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

三、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核恐怖:美、苏在"冷战"高峰时期,无限制地进行核军备竞赛,并直接或间接发出使用核武器的威胁。

具体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1)背景: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处心积虑推翻革命政权,而苏联向古巴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

(2)经过:1962年,美国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其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集结军队,准备进攻古巴。

(3)结果:苏联停止在古巴施工并撤出导弹;美国承诺不进攻古巴。

(4)说明问题:当时美苏争霸互有攻守,但战略优势在美国。

影响

(1)人类处于核战争边缘。

(2)双方避免直接碰撞,维持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特别提醒]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的对抗形式演变为美苏争霸。五六十年代为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苏联虽然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但从总体上来看,战略优势依然在美国方面,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美苏双方处于对峙局面,主要包括柏林墙修筑、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