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教案教学设计第4页

  答案示例:讽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①对比: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②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③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前后对比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如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对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三、拓展延伸

  《儒林外史》中还有哪些儒生和范进同类?这类儒生的存在反映了什么?

  答案示例:如周进,薛家集的老塾师,是个六十多岁的老童生,常受他人的轻蔑、侮辱。在他别无出路不得不与商人为伍之时,一见到贡院号板,便满腹委屈,当着众商人的面,撞头痛哭,遍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听到几个商人要凑钱为他捐个监生,他就爬在地上磕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牛变马也要报效!"他与范进均是大半生穷途潦倒,受尽冷遇和歧视,最终爬了上去。而且一个喜疯,一个哭死,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类人的大批存在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作者对之的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作家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这种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表现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家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这样的人物形象的价值在于反映了如下的生活:

  ①封建科举制度使落第者贫困潦倒,使及第者飞黄腾达。

  ②科举制度毒化了整个社会,把一般人的灵魂扭曲得不成样子。

  ③ 封建官僚不仅享有巨大的特权,而且贪污腐败,读书人一旦爬上去,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便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

四、课堂小结

  小说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对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进行了对比刻画,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和他周围的人,尤其是对范进的老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和范进"中举后"的不同表现的刻画,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世态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