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秦始皇本纪 教案
2018-2019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秦始皇本纪 教案第2页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阿房宫庞大规模的描述。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朝宫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 可惜,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了。他死后,秦二世即位,继续营建阿房宫前殿,后来又修建了后宫。阿房宫究竟有多大?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竖起五丈高的大旗。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阙,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长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阿房宫建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量。

四、文化常识 古代帝王的祖庙 古代帝王认为祭祀是件国家大事,因此把祭祀的典礼归入"吉礼",列为"五礼"之首。祭祀主要是祭祖先和神祇(qí),目的是对祖先或神灵表示崇敬并祈求保佑。古代天子、诸侯都建立宗庙以供祭祀,来求取庇佑,其中:天子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右三昭三穆)、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所以"七庙"成了王朝的代称。古代帝王一直是立七庙来祭祀祖先的,到了王莽时增建了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这样就有了九庙之说。宗庙又叫太庙、祖庙,国家有了大事,一定要到宗庙去祭告,以表示对祖先的尊敬。皇帝即位时,在宗庙里拜祖先,会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表明正式掌握了国家大权。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寡人以眇眇之身 眇同渺;渺小,微小

(2)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填同镇;镇压,安定

(3)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 拂同弼;辅佐

(4)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取同趣;趋向

(5)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臧同藏;这里是"藏进去"

(6)虽万世世不轶毁 轶同迭;更迭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下 (2)复 (3)并 (4)面 3.古代汉语中有一些表示"从前""先前"的双音节副词,如"曩者",本文出现较多,如:异时、他时、古者、昔者。 解析 "异时""他时"亦有表示"另个时候(日)"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