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11 蔺相如与廉颇列传 第三课时
【302edu名校推荐】内蒙古集宁一中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11 蔺相如与廉颇列传 第三课时第2页

 2、"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与第4段开头"宦者令缪贤日:'臣舍人蔺相如可使"'重复,这一句能不能删?

明确:不可删的理由:①本文是一篇"合传",廉蔺二人,一将一相,相互配合,对维护赵国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记》体例,在传记开头将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业是密不可分的。②这样开头既突出了廉颇的战功,又突出了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读者了解缪贤举贤、赵王破格提拔、廉颇"宣言"而后"负荆"的深刻意义。

3、第三段作者在描述中突出了赵王及大臣们左右为难,一筹莫展。写这个和蔺相如有什么关系?缪贤的故事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赵王及大臣们左右为难,一筹莫展。为蔺相如出场做准备,许多高明的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不是随便的。我想到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出场,正式出场之前做了两次预演:一是冷子兴演说荣中府,一是林黛玉和王夫人的讨论。贾宝玉正式出场,作者也没有使之一览无余,而是先让黛玉听到脚步声,然后惊鸿一訾地露一面,去换农服。换完了衣服回来,才给黛玉仔细观察宝玉的机会。可以说是再三再四地铺垫。我们看课文会发现,情节预备好了,蔺相如仍然没有出场,作者还在铺垫。他让缪贤给大家讲了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将相如的聪明表现得淋漓尽致。缪贤和蔺相如不同的处理,包含着对事理的认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结果的对比。这就充分表明蔺相如确实高人一等。一高在智,能够一眼看透表象;二高在勇,敢于置之死地(请罪),而且最后的结果是胜利。这些描写已经为我们预设了一个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的形象。

4、蔺相如出场后,问题是一样的,然而态度不一样了:赵王与廉颇诸大臣是一筹莫展,蔺相如却决断明了,一个字:予!为什么蔺相如没有犹豫?

明确:因为蔺相如把握住了一个"秦强而赵弱"的现实,以及取舍的标准"曲直"。他看问题更深刻,更能把握住关键,政治头脑敏锐。

5、虽然相如"廷斗秦王"取得了胜利,可是蔺相如的做法很冒险,万一不成功怎么办?

明确:整个过程中有很多危险:l、与璧俱碎的可能性:如果秦王没有服软,或者觉得相如不敢与壁俱碎,相如就可以真的只好与璧俱碎了。2、秦王在自己斋戒五日后知道相如将璧送回赵国,感到被玩弄,因而大怒,杀死相如。3、还有一个危险-"从者"。这个人物也是决定性的,怀财而贪,人之常情。他在"怀壁,从径道亡"的路途中有几种可能的选择--1)回到赵国。2)投奔秦国。3)怀璧而逃。回到赵国是他现实中所做的。投奔秦国的话,他可能得到赏赐,也可能被杀死,但是从此会被人看不起。怀璧而逃是下策,很难找藏身之地。如果他没有按照相如所说,结局就不是秦王空欢喜一场,而是相如鸡飞蛋打一场空。所以,相如在选择这个"从者"上一定要选一个非常注重自己品行的人。蔺相如的行动的确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成就一个事情往往是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能实现"完璧归赵",是基于蔺相如对多个人、多种因素的准确判断、深思熟虑,这个事件成功的几率要大于失败的几率。

6、本文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突出的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