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1---4课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1---4课第3页



(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

【课堂反思】说出本节课收获与不足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参与者:

【教学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学习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 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 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 的经验教训。(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 ,规定 的方式代替服役,使 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制。三省中, 替皇帝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最后交由 执行。 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3)法律上:唐朝在 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 ,经济 ,国力 ,被誉为 。

二、合作交流

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