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案第2页



考点一 赫鲁晓夫改革

  【例1】 从1953年到1964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3810万吨增加为8500万吨,煤产量从3.2亿吨增加为5.5亿吨,石油产量从5280万吨增加为2.23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1955年的76.2卢布上升到1965年的104.2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

  A. 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

  B. 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

  C.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剖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重点,故B项错误;尽管A项表述正确,但本题介绍的是工业方面的成绩,与农业无关,所以不能选A项;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所以不能选C项;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考点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

  【例2】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剖析】 本题以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实质为切入点,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