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1.4科学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
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科学《1.4科学测量》教案教学设计免费下载第2页

 典型例题 1. 弄清分度值

  例、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正确记录结果为0.7698m。由此可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

  解析:有三种方法:

  ①对位法。该法是根据测量值所带单位,将测量值的每个数位与长度单位一一对应。0.7698m的个位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7"对应的长度单位是"dm","6"对应的长度单位是"cm","9"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0.1mm"。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8"是估计数字,而"9"所对应的是最小刻度上的准确读数,即最小刻度是mm;

  ②移位法。该法是将小数点移到测量值的最后一位与倒数第二位之间,在不改变测量值大小的情况下,此时测量值所带的单位即最小刻度。此题将小数点移动到"9"与"8"之间,不改变原测量值大小的情况下为769.8mm,故答案为mm;

  ③数位法。根据测量结果所带单位与刻度尺最小刻度的关系,通过数小数位来确定测量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如果测量值的单位是m,小数位只有一位,最小刻度就是m;小数位若有两位,则最小刻度就是dm;小数位若有三位,则最小刻度就是cm;小数位若有四位,则最小刻度就是mm;小数位若有五位,则最小刻度就是0.1mm。若测量值是以dm、cm、mm为单位记录的,数位方法依次类推。在测量值没有小数位的情况下,测量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单位要比测量值所带单位大一级,如230mm,测量此值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cm。

2. 判断正误

  例、 用最小刻度是cm的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下列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

  A. 7.8dm B. 78cm C. 78.0cm D. 0.78m

  解析:与例1相反,由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cm,则所测量数据必须准确到cm。根据读数规则,必须在cm的下一位估读一位,对四个测量数据分析可以知道,78.0cm符合题意及读数规则,故选择答案C。

3. 补充单位

  例、给下列数字填补单位。(1)某同学身高15.9_______;(2)课桌高约76.8_______。

  解析:欲正确解答这类题,必须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其次是在平常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某同学身高应是15.9dm=1.59m;课桌高约76.8cm=0.768m。以上数字后应填补的单位分别是dm、cm。

4. 减小误差

  例、 四位同学分别对同一长度的测量结果记录如下:25.1mm、25.2mm、25.1mm、25.3mm。则第________个测量结果最接近长度的真实值。

  解析:测量误差发生在估读数字上,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最接近所测量长度的真实值,其误差最小。在求平均值时,应该按照原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来决定保留的位数,实际计算时,可以计算到比测量值多一位,然后按照四舍五入,不足者补零,则所测量长度最接近于。即第二个结果最接近真实值。

5. 记录结果

  例. 如图1,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

  解析:这是最常见的测量题型,联系实际,考查能力。应该注意:测量不是从零刻线开始量起的,所以应该用物体末端对应的刻度减去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即为所测物体的长度,还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故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15(0.02)cm。

6. 单位换算

  例、 下列几个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检查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单位换算过程。必须有正确书面表达式和进率关系。选项A的正确写法是;C中m和cm的进率为;D选项的正确写法应为。所以,本题选项B正确。在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时,要掌握进率关系和正确的书面表达过程,不能在数值后面乱加单位。正确的书写方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