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上册新人教版语文部编版《第8课:论教养》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

  矫揉造作:矫,把弯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附庸风雅:附庸,古代指附属在诸侯大国下面的小国,引申为从属的地位或依赖的关系;风雅,原指《诗经》中《国风》和《大雅》《小雅》,借以形容风流,儒雅。泛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扭捏作态:扭捏,羞惭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

  

  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1.本文是如何开头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2.作者认为教养首先体现在家里。对此,你怎么看?

  明确:人往往注重外在的形象,在家里却不拘小节,表现更真实,从家庭入手就能看出一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有教养,而不仅仅是表象。

  3.文章先列举"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生活中"无教养"的例子司空见惯,很多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是自己身上。作者直接将"无教养"的例子列举出来,可以给读者一个对照,明白这些现象就是"无教养"的表现,让读者对"教养"有更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谈"有教养"就显得顺理成章,不管是从认知规律还是情理上也容易让读者接受。

  4.文章在论述中,由"教养"转向"风度",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风度优雅是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可以说是有教养的最高境界;风度优雅必须以有教养作为基础和前提。

  五、合作探究

  学生再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发言。

  5.分析作者在文章中围绕"论教养"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透过众多"有教养"和"无教养"的现象,探究了真正"有教养"和"优雅风度"的本质。作者认为"教养"很深刻,它折射了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乃至对社会和大自然的态度,就是"尊重"。

  6.在日常生活中,作者列举的一些"有教养"的体现你是否做到了呢?

  明确:据实回答,有则发扬,无则虚心学习,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7.分析本文作为议论文在论述上的特点。

  明确:作者在论述"教养"这一论题中,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从众多的事例的比较分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自己的结论。列举的事例典型、针对性强、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文章行文方式活泼灵动,思路清晰,从讨论教养的本身到剖析教养的表现,贯穿作者对教养的观点:尊重。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已经步入智能时代,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今天,对文明的表现和"有教养"的要求会更高,希望我们从作者的作品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