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案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4课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案第2页



课堂探究

问题1 分析P110《内战时期的苏俄形势》图和中间的小字,从哪些方面体现实行战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

过程: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归纳提炼主要内容。

提示:①从地图看:外有英、法、美、日,从东西两面进攻苏联国土,内有捷克军团和白军发动叛乱。②从文字看:红军只控制全国的1/4,原料缺乏,铁路瘫痪,工厂大量停工,粮食短缺,人民忍饥挨饿,反革命活动猖獗,列宁被刺。

结论:政治经济形势严峻,只能采取非常措施。

联想: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采取的"恐怖政策"。说明: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政策是必要的。

问题2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过程:自由发言,归纳提炼。

提示:①国家的这种做法,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保证了红军的军粮供应,对战胜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有重大意义。②苏俄政府的粮食征购价格极低,几近于无,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意见很大,又带来新的政治危机。

结论:这不是一种理想的经济政策,战争结束后还试图用这种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承上启下,转入第二目)

第二目 放映幻灯片,让学生围绕要点阅读课文,勾划要点。

课堂探究

问题3 阅读材料

......最严重的事件是,作为彼得格勒门户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反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兵变。这里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十月革命中,曾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支持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l921年初,他们出于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在基地举事,提出"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的口号,夺取了当地政府的权力。

请问:喀琅施塔得事件反映了1921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

过程:学生自由讨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

提示:喀琅施塔得事件集中反映了当时苏俄国内危机的严重程度,它以最尖锐的形式向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提出改变政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